黄嘴山鸦

Pyrrhocorax graculus   Linnaeus
   

  33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据普通亚种)
成鸟:体形似红嘴山鸦但体较细弱,嘴亦较短。体羽纯黑色,翅及尾显金属绿色闪光;馆藏标本狐化后头顶、上背及下体呈乌黑色而无光泽。
虹膜褐色;嘴黄色(馆藏后退色呈象牙黄白色或角白色);跗蹠黄色(馆藏时间长退色呈污灰色)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8) 230.8 380.8 34.5 280 181.8 43.3
(202—254) (335—420) (29.5—43) (265—295) (150—205) (40.5—46)
♀♀(2) 290,192 380,331 40.5,30.5 268,230 155,168 42,44

鉴别特征
大小
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8) 230.8 380.8 34.5 280 181.8 43.3
(202—254) (335—420) (29.5—43) (265—295) (150—205) (40.5—46)
♀♀(2) 290,192 380,331 40.5,30.5 268,230 155,168 42,44

生物学

生态 黄嘴山鸦栖息活动于2500—5000m或更高的多峭壁山崖环境,常寻食于较开阔的高山牧场和草地,也见于高山耕地附近,喜在垃圾堆中寻食,曾记录它们为了检食人类的残羹剩饭,跟随登山队到8100m的高山。多集群活动,也见其和红嘴山鸦(Pyrrho- corax pyrrhocorax)、渡鸦(Corvus corax)混群在登山队驻地附近拣取食物。
杂食性鸟类,取食昆虫、蜗牛及其他无脊椎动物,也吃小形脊椎动物如鼠类等;植物性食物有各种浆果,如野樱桃、黑刺果。5月在聂拉木胃检有昆虫和草子,7月在札达胃检有黑刺果和大米。
4—5月繁殖,巢筑于山间崖壁凹陷洞穴或缝隙中,由枯枝、干草、须根类和苔藓构成杯状巢。每窝卵4枚,卵色苍白或淡绿,具大小不等的红褐、橄榄灰褐或淡紫色斑点。



生境信息

生态
杂食性鸟类,取食昆虫、蜗牛及其他无脊椎动物,也吃小形脊椎动物如鼠类等;植物性食物有各种浆果,如野樱桃、黑刺果。5月在聂拉木胃检有昆虫和草子,7月在札达胃检有黑刺果和大米。



海拔范围

黄嘴山鸦栖息活动于2500—5000m或更高的多峭壁山崖环境,常寻食于较开阔的高山牧场和草地,也见于高山耕地附近,喜在垃圾堆中寻食,曾记录它们为了检食人类的残羹剩饭,跟随登山队到8100m的高山。多集群活动,也见其和红嘴山鸦(Pyrrho- corax pyrrhocorax)、渡鸦(Corvus corax)混群在登山队驻地附近拣取食物。

繁殖特征

4—5月繁殖,巢筑于山间崖壁凹陷洞穴或缝隙中,由枯枝、干草、须根类和苔藓构成杯状巢。每窝卵4枚,卵色苍白或淡绿,具大小不等的红褐、橄榄灰褐或淡紫色斑点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国内分布于内蒙古,新疆,甘肃,青海,四川,西藏。

分类讨论

亚种分化 黄嘴山鸦分化有2个亚种,中国分布有1个亚种。

标本信息

观察标本:新疆3♂♂,甘肃1♂,青海3♂♂、1♀,西藏 1♂、1♀。